俗语说:“热在三伏。”
图片来源于网络
今年的初伏为7月16日-7月25日,共10天,但同时三伏天更是“冬症夏调”的重要节点,是一年中绝佳的“养生季”。
“冬症夏调”可以形容为“晴天晒被”。回南天晒被子,潮气和霉气总晒不掉,但是艳阳天被子就很容易被晒得蓬松,里面的湿潮都被赶出来了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三伏天,外界是暑热骄阳,里面是心火正盛,我们的身体就像“棉被”,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,也就是病根,最易被赶出来。倘若不在夏日驱除积寒,等到秋风一起,外寒复来的时候,就容易内外交困了。
夏季天气闷热,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,人容易烦躁忧郁、心悸胸闷。情绪的变化,又会影响脏腑的功能。因此,夏季养生,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。除了食疗、运动及平和心态外,用艾灸调理气血,驱湿寒之气,更是养生的重中之重。
因此,三伏天是艾灸的最佳时期,民间更有“三伏天艾灸,胜吃千年参”的说法。
《千金要方》中说到:“凡灸当先阳后阴,从头向左而渐下,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。”三伏天艾灸应遵循先上后下,先背后腹,先头部后四肢的顺序,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面部烘热的不适之感,还能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。
初伏补阳最为重要,它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“三伏灸”打通经络,这样可以在护住体内阳气的同时,顺势将多余的火气引到脚底释放,使我们由内而外的感受到轻松舒适,身体不再有沉重感。
冬症患者畏寒喜暖、怕风怕冷、神倦易困,常觉手脚冰凉,即使在盛夏,一到冷气太足的房间,就觉得四肢关节冷痛。通常是阳气不足,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,产热不足,寒从内生,通过艾灸,可以壮旺阳气、提高抗病能力。
这种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,如哮喘、反复感冒、过敏性鼻炎、关节炎、风湿病、肩周炎等,在三伏天抓紧时间艾灸,三阳相加,能够最大程度地祛寒扶阳,促进生命活力。
除此之外,体质较为虚弱的人,比如易患感冒、疲劳综合征、胃肠功能紊乱、肾虚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小儿消化不良、厌食等,都可以通过三伏灸来调理亚健康、增强免疫力。
初入伏天,天气炎热,老师们要注意防晒,预防中暑。如果您对中医艾灸感兴趣,或是工作疲惫、心情躁郁的时候,都可以来灸春堂,放松身心艾养正脊,这里都是你的惬意度夏之选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